血管瘤

海绵状血管瘤肝血管瘤囊状血管瘤淋巴管瘤草莓状血管瘤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血管瘤 > 血管瘤检查>>

磁共振成像术

发布者:寻医网小编发布时间:2013-07-22 点击量:47

【原理】

磁共振成像术(MRI):静磁场中的原子核加一激动(即射频脉冲),原子核吸收能量从低能状态到高能状态,由与静磁场平行的位置转到与静磁场垂直的位置,称为磁共振.成像中最常采用质子(氢核),因为它大量存在于人体组织中,磁性最大,产生的信号最强,敏感度也最大。  

磁共振质子成像因素有3:质子密度,自旋-晶格弛豫时间(T1)和自旋-自旋弛豫时间(T2).质子在不同的组织中处于不同的物理和化学的环境,引起共振的射频在激发时和激发后,其相应变化,能量传递后复原所需时间谓弛豫时间. T1即质子轴向磁化强度复原过程的时间常数, T2即横向磁化强度消失过程的时间常数.成像的脉冲序列最常使用自旋回波法, TR即脉冲重复时间,TE即回波时间.在质子成像中,组织单位体积质子密度大, T1短、T2长、TR长、TE短,则信号强,影像是白的,反之影像是黑的。  

【优势】

磁共振影像的软组织对比分辨率在各种成像技术中最高,空间分辨率稍差,无电离辐射,无生物伤害,无射线硬化伪影,各切面(横、矢、冠、斜)都可直接成像,一般情况下不使用造影剂,是惟一不使用造影剂显示心腔和血管的成像方法.它使用造影剂的机制是改变病变的弛豫时间而提高影像信息,对各部位的占位性病变的探测率很高。  

【应用范围】

对实质性和囊性病较易区分,对肝癌及血管瘤的鉴别和区分,肾瘤的良恶性帮助很大,对显示脊柱,脊髓和肌肉骨骼系统有特殊意义.对肺、肝、肾、盆腔器官的癌变的分类和分期都有独到之处.有些部位用表面线圈以提高影像质量,使用的限制是:心脏起搏器,体内金属物都是禁忌,对钙化和骨骼不显影.病变的水肿、出血、坏死和脂肪浸润,常影响诊断质量.  

来源于血管肿瘤的MRI表现.  

1. 颅内血管网状细胞瘤  

又称成血管细胞瘤.来自幼稚的血管形成组织,为增生的血管细胞和成血管细胞组成的毛细血管瘤.肿瘤的边界清楚,较局限,无包膜或有胶质细胞形成的假包膜,多见于颅后凹.由于含有较多的异常血管,常发生囊变和出血,从而构成MRI的表现较为复杂.表现为脑内分叶肿块,异常血管常显示为纡曲管状流空现象,出血在T1加权像上为低信号强度区,而在T2加权像上为高信号强度区;囊变在T1加权像上为低信号强度区,在T2加权像上表现为高信号强度区.在T1加权像上表现稍低信号强度肿块,肿块周围可显示血管组织.如血流速度慢,在偶数回波像上出现信号强度增高. T2加权像上肿瘤为高强度信号,其囊变的信号强度较高.如有水肿,则水肿信号强度次之,肿瘤产生占位效应,压迫周围组织的移位在MRI上可以表现出来.  

2. 肝海绵状血管瘤   

是肝最常见的良性肿瘤,病理上是瘤样扩张的血管,形成血池或血湖的血管腔隙样病变.海绵状血管瘤具有可变性、囊变、血栓形成、瘢痕形成和钙化.MRI可直接显示肿瘤部位,数目、大小和形态,且可根据信号强度,提示病变性质.由于血管瘤血供丰富,在T2加权成像上全部为高信号强度,边界清楚,并随回波延长其信号强度明显增加,这种信号强度均匀,一般比肝癌高信号强度更明显. T1加权时,可以为高信号、等信号或混杂信号,很少为低信号强度.GD-DTPA增强后动态T1加权扫描可见造影剂在肿瘤内缓慢积累,染色.早期显示病灶边缘强化,延迟扫描病变呈持续均匀强化.原发性肝癌和少血管的转移性肝癌无此表现.而少数严重纤维化的肝血管瘤难与囊性和转移瘤鉴别.  

肝海绵状血管瘤如体积较小,位于周边时,占位郊应相对较小,表现为肝内血管受压,血管呈弧形移位,一般无附近血管侵蚀.当MRI在T2加权成像为均匀的高信号,边界锐利,占位郊应较轻,不伴有肝硬化征象,而在T1加权图像上信号偏高或呈等信号强度时,大多为海绵状血管瘤的MRI特征.  

MRI除横断面扫描外,并能做冠状和矢状位扫描对肝海绵状血管瘤能到准确的立体定位,不注射造影剂能显示肝内血管,可显示病变与附近血管的关系,MRI由于多种参数成像,T1和T2从不同角度反映病变的病理性质,一般能做出定性诊断.  

3. 脾血管瘤  

脾血管瘤是先天性发育畸形的血管不断扩张在脾内形成错构样血管瘤,病理上可分为结节型和弥漫型,往往无明显包膜,有时可呈含血凝块的囊腔形成,单结节脾可不肿大,多结节常伴脾肿大,弥漫型整个脾显示海绵状甚至呈囊性外观,脾肿大明显.MRI在T1加权图像上信号强度较脾囊肿稍高,而在T2加权图像上信号强度增高不如囊肿明显,若血管瘤内伴出血,则血肿在T1加权图像上可呈高强度信号区.  

4.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肿瘤由血管、平滑肌和脂肪组成.由于肿瘤的主要构成组织不同,又称为肌脂肪瘤和血管肌瘤.这类肿瘤病人的40%~80%伴有结节性硬化症,少数病人双侧受累或有多发病灶.MRI的表现根据3种成分的组成比例而不同.多数肿瘤均含有较多的脂肪,因而在T1和T2加权图像上均具有高强度信号特点.若以平滑肌来主要成分,则与肾癌有相似表现.肿瘤大小不一,病变为位于肾皮质或肾髓质,在临床上多无症状,与肾癌的临床表现不同.  

5. 骨血管瘤  

系肿瘤样增生的血管组织构成,其中包括毛细血管、海绵状血管或静脉窦.脊椎血管瘤多呈肥皂泡状骨质缺损,或呈栅状垂直排列的骨质纹理,晚期可发生压缩性病理性骨折,有时可穿破椎体伸入附近软组织内,常进入椎管.颅骨血管瘤起自板障,向内、外板膨胀,典型的表现中央向四周放射的光芒骨针,有时仅表现为圆形骨质缺损.MRI检查时在T1和T2加权图像表现为点状信号增强区,反映肿瘤中扩张的血窦.MRI的特殊作用可以同时显示侵犯椎管内的血管瘤,并显示脊髓受压情况.  

6. 软组织血管瘤  

MRI由于软组织结构内的良好对比度,敏感性亦高,有助于发现软组织内病变并确定病变范围,近来已广泛应用于软组织肿瘤的诊断.血管瘤是常见的软组织良性肿瘤.按结构分,主要有毛细血管瘤和海绵状血管瘤.前者血管腔小而且密集.后者血管腔显著扩大,呈血窦状,壁薄,仅有少量结缔组织间隔.在MRI检查时肿瘤的信号特点取决定血管瘤内血管形态及其内血流状况.在T1加权图像上血管瘤的信号强度由低至中,可稍高于肌肉组织,因为血管内血流信号流空而表现为多发性,形态不一的无信号强度区,肿瘤内还可以看到由纤维脂肪组织产生的纤细的不同信号强度的条状区,如肿瘤内出血则可出现高信号强度的出血灶.在T2加权图像上呈现为高信号强度,含铁血黄素有顺磁效应,可出现在病变中央的出血区域,被吞噬细胞吞噬分布在病变周边, T1和T2加权图像均为低信号,部分肿瘤血管在偶数回波检查时因质子重排相位而呈信号强度血流图像.  

7. 软组织淋巴管瘤  

淋巴管瘤可分为海绵状淋巴管瘤、囊状淋巴管瘤、毛细淋巴管瘤及混合性淋巴管瘤,或与血管瘤相混合(淋巴血管瘤).囊状淋巴管瘤好发于颈部、腋窝等处,且多为巨大囊肿,内壁光滑,含大量澄清液体,MRI检查时,在T1加权图像上表现为低于肌肉信号强度肿块,境界清楚,外缘光滑整齐,在T2加权图像上其信号强度明显增高,超过脂肪组织信号强度. 

TAGS:
分享到: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杭州新闻网所有 版权所有(C)1999-2025 jiankang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4038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412006003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粤)字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6152
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就医请遵照医生诊断,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尽快删除
广告招租QQ:806663339   广告招租电话:18795957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