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晚,李开复在微博上发布的一段文字意味深长,疑似透露自己患癌,引起了众多网友的关注。9月6日一早,他本人在微博上自曝确实患了淋巴癌。淋巴癌到底是怎样的疾病,让我们来解读。
淋巴瘤??全球增长最迅速的恶性肿瘤之一
淋巴也叫淋巴液,是人和动物体内的无色透明液体,内含淋巴细胞,由组织液渗入淋巴管后形成。淋巴管的结构跟静脉相似,分布在全身各部。淋巴在淋巴管内循环,最后流入静脉,是组织液流入血液的媒介。淋巴存在于人体的各个部位,对于人体的免疫系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节奏加快、环境污染增加、饮食结构的调整,恶性淋巴瘤发病率不断上升,其每年发病率平均增加4%。近年来,我国恶性淋巴瘤发病率上升加快。据最新全国调查数据显示,在中国,淋巴瘤患者发病率,女性则上升到第11位,2011年全国淋巴瘤发病率已达到6.43/10万。它已经逐渐成为严重威胁我国人民身体健康的重要恶性肿瘤之一 ,且越来越突显出年轻化和城市化的趋势,亟待得到大众的关注和重视。
那些罹患淋巴癌的人
最会伪装的病:淋巴结肿大和发热是主症
淋巴瘤初起时症状很隐匿,被形容为“最会伪装的疾病”。怎样才能及早发现这个“最会伪装的疾病”呢?淋巴瘤最明显的症状是无痛性的淋巴结肿大,锁骨、颈部、腋窝是最常见的部位,这些部位如果出现淋巴结进行性肿大,又没有疼痛等感觉,经过抗炎治疗后,淋巴结没有消失反而继续肿大,这时就要高度怀疑淋巴瘤。特别是出现长期低热、周期性发热,伴有皮肤瘙痒、多汗以及淋巴结肿大等情况,应及时到医院检查。
但淋巴结肿大并非一定是淋巴瘤。引起淋巴结肿大的原因非常多,淋巴结炎是淋巴结肿大最常见的原因,往往与附近的组织和器官发生感染有关,比如咽喉炎、牙周炎、中耳炎等可引起颌下或颈部淋巴结肿大等,一般经消炎治疗一周左右可以很快痊愈。
因此,出现淋巴结肿大时,既不要谈“淋巴”色变,也不要不理不睬,关键是确定其原因和性质,局部肿大伴明显疼痛者常提示感染,进行性无痛性肿大者常提示恶性肿瘤性疾病。
怀疑自己是淋巴瘤 一定要做淋巴结的活检
导致淋巴瘤发生的原因很复杂,人体免疫功能的异常是淋巴瘤发生的最直接的原因,而引起免疫功能异常的原因多种多样,与环境污染、病毒感染、细菌感染、压力、饮食结构、不良生活方式等有关。
对于淋巴瘤来讲,病理诊断的主要作用包括:
第一,是不是淋巴瘤?常规分期检查包括B超、CT、骨髓穿刺,部分患者还需要做腰椎穿刺。PET/CT是当前重要的医学检查手段,它不仅能够显示肿瘤病灶的大小,还可以显示肿瘤内部的代谢活性,常规CT/B超有时候难以判断稍大的淋巴结是否为淋巴瘤侵犯,此时PET/CT就具有较好的判断价值。另外,还需要进行血液、心电图及肝炎等相关检查。
比如一个年轻人因为淋巴结肿大到医院就诊,如果临床医生非常怀疑是淋巴瘤,一定要做淋巴结的活检。活检就送到病理科,病理科医生然后判断它是不是淋巴瘤,这是最最重要的第一步,患者是不是淋巴瘤是病理科医生定的,所以病理科的风险非常大,万一不是淋巴瘤,那后面的治疗风险就比较大。
第二,临床上病理科要对淋巴瘤进行疾病分型。淋巴瘤分成两大类,一类是霍奇金淋巴瘤,一类是非霍奇金淋巴瘤。两类肿瘤它的生物学行为、预后和治疗方案有很大的差别。
另外,非霍奇金淋巴瘤又分70多种亚型,非常复杂。每一种类型的治疗方案也有不同,所以需要病理科再进一步明确淋巴瘤的类型。比如美罗华是针对CD20阳性的B细胞淋巴瘤非常有效。所以,病理诊断具有很大的风险,在诊断当中是具有决定性作用的一个工具。
淋巴瘤已经脱离绝症行列 规范治疗5年生存率达50%
很多患者对癌症的认识还停留在过去,将其与绝症划等号。其实,现在医学技术的发展,让很多曾经的恶性肿瘤脱离了绝症行列,包括淋巴瘤。
从治疗的角度看,霍奇金淋巴瘤治疗方案已很成熟,临床倡导以化疗为主。早期霍奇金淋巴瘤80%以上可以治愈,所以在世界卫生组织提供的癌症治疗疗效的分级上,霍奇金淋巴瘤被归入可以治愈的肿瘤。非霍奇金淋巴瘤与霍奇金淋巴瘤有明显的不同,它可以分为60个亚型,不同种类的亚型预后差别较大,采取的治疗策略也完全不同。虽然不同亚型的淋巴瘤治疗效果的差距还很大,但总体疗效已有很大提升,是治疗效果最好的恶性肿瘤之一。
近5年来,由于分子靶向药物的应用,淋巴瘤的治疗模式已从单纯的放疗和化疗进入免疫化疗新阶段。最近几年,由于单克隆抗体类药物的出现,比如抗CD20的单克隆抗体药物“利妥昔单抗”(美罗华)的出现,治疗效果已大为改观。对于发病率很高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通过规范化治疗有可能获得治愈。采用以单克隆抗体利妥昔单抗(美罗华)为基础的一线免疫化疗,整体的治疗效果得到明显提高,5年总生存率达到58%,使得更多患者获得治愈机会。
欧洲ESMO指南推荐6?8疗程的利妥昔单抗+化疗是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一线疗方案。
淋巴瘤的治疗主要有局部治疗、化疗、免疫化疗、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观察等待等。而对于部分亚型瘤的治疗目前不仅是满足减轻患者的痛苦,而应达到临床治愈。对于淋巴瘤分类很细化,对不同类型的淋巴瘤都有基于大规模临床研究验证的规范化治疗策略和方案。研究显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坚持8个疗程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泼尼松)方案的标准治疗,5年的生存率可达47%。所以,规范遵循这些策略,结合患者的个体情况选择治疗方案,可使恶性淋巴瘤的治疗效果显著提高,延长更多患者的生存周期,让部分亚型的淋巴瘤成为可以完全治愈的恶性肿瘤之一。”
前两年复发风险比较高 患者需定期复查
部分淋巴瘤患者通过治疗有希望得到治愈或长期生存。化疗是目前主要的治疗手段,部分患者还可联合免疫靶向治疗,能显著提高有效率、改善生存期,部分患者可联合放疗。手术不是主要治疗手段,但在少数情况下可考虑选择。
治疗结束后,部分患者可能复发。除肿瘤复发外,远期并发症如第二肿瘤等也不容忽视。因此,患者需定期复查。通常前两年复发风险比较高,需每3个月复查一次,2年后每半年复查一次,5年后可每年复查一次。康复的患者也要重视复查,切不可掉以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