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

甲亢胆囊息肉心脏病冠心病支气管炎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内科 > 胆囊息肉>>

胆囊息肉的治疗

发布者:寻医网小编发布时间:2013-08-20 点击量:105

  胆囊息肉又可以叫做胆囊肿瘤。这种病是泛指胆囊壁向腔内呈息肉状生长的所有亲切非结石性病变。对于胆囊息肉的治疗一般都是以手术为主,非手术治疗都是起辅助作用的。

  胆囊息肉:是指各种胆囊粘膜良性隆起的简称。常常造成患者延误.目前西医针对胆囊息肉的处理方式主要是手术治疗。但手术治疗一则会出现如血管损伤、脏器损伤等并发症,无论是哪一种并发症,都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再则是治标而非治本,因为手术针对的只是病灶,而没有针对致病因素,所以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胆囊息肉的治疗机理

  一、矫正形成息肉胆汁,阻止息肉的生长与再生成。

  二、改变病灶局部微环境,切断息肉营养供给,使瘤体从根部干枯、萎缩坏死“ 瘤亡蒂落 ”,通过体腔随大便排出体外。

  三、活性成份附着瘤体表面,浸入息肉组织体内直接杀灭细胞,使其失活,不得复生。化腐生肌,修复基底组织,恢复胃、肠功能。

  四、全面调整人体免疫功能,纠正机体失衡状态,通过激活和增强人体的免疫系统(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使其增加体液免疫对致息因子的监控,促进淋巴细胞、单核吞噬和巨噬细胞对息肉组织的吞噬作用,纠正胆囊致息内环境调节,调整致息与抑息基因至正常平衡状态,从而治愈胆囊息肉。该疗法以调整、逆转患者整体病态因素、平衡阴阳入手,可从根本上使胆囊息肉逐渐缩小、吸收,最终完全消失,从而达到彻底康复的目的。临床经数万例观察,疗效显著,一般1—3个月可痊愈。

  治疗方法

  胆囊息肉病变临床并不少见,手术是根治的方法,但并非所有胆囊息都需手术治疗。因其病变类型不同,大小不一,疾病转归亦不尽相同,因此其手术适应症各家掌握也不一致。

  手术时机选择:胆囊息肉样病变术前有时难以定性。根据胆囊息肉样病变恶变可能性的高危因素我们提出下列手术指征:

  (1)单发病变,大于10mm,蒂粗大者,尤其是位于胆囊颈部,年龄大于50岁。

  (2)多发病变,伴有胆囊结石,有症状,年龄大于50岁。

  (3)单发病变,小于10mm,无症状,年龄小于50岁,允许观察、随访;病变增大或形态有变化则应手术治疗。

  (4)多普勒彩超检查病变有丰富血供提示为恶性新生物。

  (5)CEA(肿瘤标记物),测值明显升高且除外其它胃肠道肿瘤者。

  (6)胆囊息肉样病变,有明显症状且反复发作者。

  (7)对直径小于5mm无症状病人应间隔3到5个月随访检查。一旦病变增大或症状明显亦须行手术治疗。

  近几年,非手术和中药治疗胆囊息肉病已引起医疗界的广泛重视,各种偏方、配方、验方等在消炎、利胆,控制胆囊炎、胆囊息肉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针对胆囊息肉的专科用药也取得了很大成就,随着中医中药研究的深入,非手术治疗胆囊息肉的治愈率,也在迅速提高。

 

 

  胆囊息肉治疗的历史进程 阶段一:胆囊切除术

  这是目前一些医院采取的主要方法,理由是当胆囊息肉大于或等于1cm后,息肉有可能恶变。其实这里有两大误区,一是没有看到息肉是哪种类型;二是没有病理化验证据。唯一证据是术前超声检查,然而既不是实际看到的,更没有病理结果。因此,结论是“有可能”恶变。用循证医学来讲,切胆证据不足。

  阶段二:微创纤维胆道镜保胆取息肉术

  这是胆囊息肉治疗的一大突破,由原来超声下所见变成了胆道镜直视所见,且放大了6倍以上,如同胃镜、结肠镜检查一样。常见胆囊息肉有三种类型,胆固醇性息肉、炎性息肉和瘤样息肉。

  前两种为良性,后一种约10~15%为恶性,因此术中病理化验成为了一个诊断息肉良恶性的重要依据;因此,胆道镜加病理化验是诊断息肉的金标准。但缺点是因纤维胆道镜弯曲,导致处理一些小的息肉较困难,如胆囊颈部有1~2mm小的息肉,用此方法受限制。若术中诊断息肉为恶性,行胆囊癌根治术。

  阶段三:胆道硬镜保胆取息肉术

  此技术的应用为又一大突破,因所用的胆道镜由软镜变成硬(直)镜,可以切除0.1mm的息肉,使胆囊息肉的治疗上一个新台阶,解决了纤维胆道镜不能解决的问题。

  胆囊息肉必须做手术吗?

  如果果是由慢性炎症造成的息肉,叫做炎症息肉,还有跟胆囊有关系的息肉,如果是炎性息肉,如果是这一方面的病人可以通过药物来治疗,中西医结合就非常好。通过药物治疗胆囊炎的同时就能够治疗胆囊息肉,或者至少可以延缓胆囊息肉的再发和进一步发展。

  如果是肿瘤性息肉,又有炎症刺激,双重的作用检查它有一定的癌变,癌变通常在短期内长得比较大或者是个头已经比较大,直径超过一个厘米的时候就主张做胆囊摘除,以避免它发展成胆囊癌症。

  最近还有一些技术,就是通过腹腔镜技术,用内镜开一个小口深入到胆囊壁里面,单纯进行胆囊壁息肉的摘除,但也不是所有的胆囊壁都可以做,息肉有蒂的才可以做。

  腹腔镜的方法是在病人的腹壁上做四个小切口,然后放入穿刺器械,通过从肚脐放入的腹腔镜可以观察得一目了然,可以进行很好的切除工作。如果在有经验的医生操作下,则创伤小、恢复快。

  微创保胆取息肉

  胆囊息肉手术的标准,目前无特定标准,有的人恐惧息肉癌变,认为只要发现息肉就要手术,这是不对的,一般胆囊息肉大部是胆固醇息肉,很少癌变,不必紧张。一般认为,以1cm为大致界限,不过更重视增大的趋势。1cm以下则严密观察。决定是否胆囊切除,主要是术中即刻送病理,如是恶性则胆囊切除,反之,则保留胆囊。目前内镜保胆取息肉术,是高科技新技术新概念,是目前最科学的方法。

  一、胆囊息肉保胆取石手术的手术适应症

  1、经b超或其他影像检查,确诊为胆囊息肉直径大于8mm者或胆囊多发息肉者。

  2、经te99ect或口服胆囊造影胆囊显影,胆囊功能正常者。

  3、虽te99ect或口服胆囊造影胆囊不显影,但术中证实胆囊管通畅者。

  4、合并有胆囊结石者参照胆囊结石处理。

  二、胆囊息肉保胆手术的手术禁忌症

  1、术中病理证实息肉为恶性者。

  2、息肉广基,无法切除者。

  3、息肉切除后创面出血,止血无效者。

  “保胆取息肉手术”是一种微创手术,是现代高科技与传统外科技术结合的产物。它避免了因传统开刀手术切口带来的种种损伤和不适。保胆取息肉手术,在为胆息肉患者保留健康胆囊的前提下,一次性取出息肉,保护人体贮存胆汁场所。无须开刀手术,通过1个0.5-2厘米的皮肤切口即可轻松取息肉。手术过程可视、安全、快捷,且术后不易复发。

  术后恢复快创伤极小,术后1天即可下地活动、进食,住院3-5天就能出院,不影响正常的工作、生活,同时也能降低治疗费用。由于是微创手术,手术时间短,出血少、痛苦小,患者自己可以看到整个手术治疗过程和结果。

  胆囊息肉的治疗机理有哪些

  (一)抑制息肉新生血管增长.使息肉缩小、消失。

  (二)提高机体免疫功能,逐步萎缩消除息肉细胞

  (三)使息肉细胞坏死,钙化或液化。

  (四)促使息肉细胞周围组织纤维化,阻断生长。

  胆囊息肉手术的适应症

  胆囊息肉是因为胆汁分泌多,胆囊营养不足,所以当胆汁成分发生改变,胆囊过度浓缩胆汁的时候,胆囊就被腐蚀坏了,出现炎症,也就是胆囊炎,久之胆囊壁不能愈合,就形成息肉。

  患了“胆囊息肉”,是否需要手术,取决于下列情况:年龄、病变大小、数量、部位、形状,有否临床症状或合并胆囊结石,能否排除胆囊恶性肿瘤可能。因此,当B型超声检查发现有息肉样病变时,治疗要在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上作出决择,手术适应症一般为:

  1、合并胆囊疾病,如胆囊结石、急性或慢性胆囊炎,并有明显临床症状者,均应施行胆囊切除术。

  2、无明显症状的5mm左右的多发性息肉,不需手术,可继续观察。

  3、大小在10mm以下无临床症状的单发息肉,应定期观察(3个月),若病变有增大趋向,应行手术。

  4、大小在10mm以上的单发息肉或位于胆囊颈部,不论有否临床症状,均应手术。

  5、疑有早期胆囊癌可能,也应该考虑手术治疗。

  治疗胆囊息肉的几种偏方:

  1、双花连胆汤

  一、方剂:

  自拟双花连胆汤处方:金银花、野菊花各,柴胡、白芍、厚朴、青皮、制香附、元胡、茯苓、茵陈各,黄连、龙胆草、甘草各。每天1剂,分3次服(早八点左右,下午两点左右,晚十点左右,没时间的话,就一天分2次服吧),疗程为30天。服药期间停用其他药物,禁食肥猪肉及蛋类食品等。

  二、适应症状:

  胆囊息肉,它是长在胆囊壁上的肿物,绝大多数是良性,仅极少数为恶性,又称胆囊隆起样病变或胆囊肿瘤,主要表现为右上腹轻度不适,伴有结石时可出现胆绞痛,但也有相当数量的患者并无症状,只是在做健康体检时才被发现。

  三、治疗原理:

  中医认为,胆囊息肉的形成原因有二:一是由于肝郁气滞,疏泄失常,气血运行不畅,久郁成瘀而致;二是因肠胃积滞,运化失常,水湿内停,蕴而化热,上蒸肝胆,使肝失疏泄,久郁成瘀而致。肝胆经络循行两胁,肝失疏泄,气滞不行故两胁胀痛;木郁克土使脾胃气滞故脘腹胀满或疼痛;湿热内蕴,肝胆气逆故见口苦咽干、烧心。舌苔黄腻乃肝脾湿热上蒸所致。

  胆囊息肉的治疗原则应以疏肝利胆、清热泻火、健脾祛湿为主。双花连胆汤方中金银花、野菊花、黄连、龙胆草清热泻火;柴胡、制香附、青皮疏肝利胆;厚朴、前胡、白芍、甘草理气行滞、解痉止痛;茯苓、茵陈清热利湿。诸药合用,共奏清热泻火、疏肝利胆、健脾祛湿之功效。

 

胆囊息肉专题:

TAGS:
分享到:

杭州新闻网所有 版权所有(C)1999-2025 jiankang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4038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412006003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粤)字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6152
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就医请遵照医生诊断,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尽快删除
广告招租QQ:806663339   广告招租电话:18795957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