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

脱发尿路感染脑萎缩打呼噜黑色素瘤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外科 > 血管瘤>>

毛细血管瘤

发布者:寻医网小编发布时间:2013-08-20 点击量:9

  毛细血管瘤血管瘤的一种,较为常见,属于血管畸形。由扩张和增生的毛细血管网构成,包括草莓状血管瘤及葡萄酒色斑。毛细血管瘤多见于婴儿,大多数是女性。

  婴儿毛细血管瘤为出生时或出生后早期出现的皮肤红点或小红斑,逐渐增大,红色加深并隆起,高出于正常皮肤表面。女性毛细血管瘤大多数为不高于皮面的红色斑块;二者的共同点为瘤体境界分明,压之可稍退色,释手后恢复红色。大多数为错构瘤,但如果其增大速度比婴儿发育更快,则可能为真性肿瘤。许多患儿的毛细血管瘤在1岁内可停止生长或消退。

  毛细血管瘤的病情分类

  一、一般可以分为新生儿斑痣、葡萄酒色斑、蜘蛛形痣、草莓状毛细血管瘤、家庭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肉芽性血管瘤。其临床表现分别如下:

  新生儿斑痣

  又称橙色斑,常见于前额、上眼睑、眉间、鼻周或颈颌部。橙红或淡红色,不突出皮面,轻压即可退色,随患儿生长而略增大,但颜色并不加深,大多数在数月后自行消退,毋需治疗。

  葡萄酒色斑

  多见于面部,少部分位于躯干或四肢,呈淡红至暗红色,或呈暗紫色,不高出皮面,病变范围随患儿生长而扩大,不会自行消退。有些病人并发全身性异常如青光眼等。

  蜘蛛形痣

  细小如针眼,多见于面、臂、手、躯干部。

  草莓状毛细血管瘤

  少部分患儿出生时即表现为大小不等的圆形或椭圆形由散在红斑点融合或不完全融合的班块,不高出或略高出皮面。表面稍粗糙,而大部分仅为极小的小红点,扩大并互相融合成块,常高出皮肤3-4毫米,鲜红色,表面呈许多颗料状,类似草莓而得名。能自行消退,常在1-4岁间消退。


 

  家庭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病变

  多见于鼻腔粘膜,其次为面、舌、唇、手指等,扩张的毛细血管主要位于真皮及粘膜下,管壁菲薄,仅有一层内皮与表皮相邻,病灶直径一般为1—3mm,不规则,平坦或隆起,红色或紫红色,加压时颜色变白。本症有显著的出血倾向,随侵犯部位不同而出现相应的出血症状,如鼻衄、咯血、泌尿系出血和消化道出血等。

  二、血管瘤按其协和临床表现及组织天津学特征一般可分为毛细血管型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蔓状血管瘤。其中以毛细血管瘤及海绵状血管瘤较常见。

  疾病病因

  1、遗传因素

  2、妇女在怀孕期间,受到环境污染,药物刺激,不良因素导致胚胎三个月内血管网异常增长扩张。

  3、环境污染引起的食物因素

  4、外伤因素

  毛细血管瘤的治疗方法

  治疗方法:①临床手术切除;②冷冻治疗;③放射与同位素此外治疗;④硬化剂治疗;⑤激光治疗;⑥血管瘤铜针疗法

  手术重点治疗抢救

  采用外科医师专业手术方法将病损组织留学切除,以达到治疗经过目的。对于独立且较小病灶效果良好,一般情况下病损区血管影像丰富。

  血量大手术时出血量极大常常引起严重的失血性休克,术中需要大量输入全血。手术难度大危险程度高,同时由于出血后血往往不能全部切除即被迫终止手术。故术后复发率很高。

  手术切除后遗症:局部畸形、缺失及功能障碍,长期手术费用昂贵,患者难以承受的负担。

  面部皮肤毛细血管瘤可结合皮肤移植术修复病损区,故手术治疗应严格掌握适应症,权衡现任手术价值然后方可确定是否选择手术治疗。

  硬化剂注射治疗

  此法源于年代枯痔注射疗法衍化而来其原理是:将硬化注入到血管瘤瘤体组织至今中(不能注入血管中)引起无菌性炎症肿胀消失后出现局部纤维化反应使血管瘤血管腔缩小或闭塞常用的药物有:①鱼肝油酸钠;②枯痔灵注射;③明矾注射液;④枯矾黄莲注射液;⑤碳酸氢钠注射液;⑥平阳霉素搏来霉素类;⑦沸水注射疗法;⑧尿素注射液

  微创介导治疗

  微创介导治疗技术是血管瘤治疗在超声医学医疗技术的新发展。用彩超引导下微创介导术治疗血管瘤是我们研究成果的又一特色。体内血管瘤在三维可视下,使药物直达体内血管瘤瘤体中心病灶,无需做手术治疗,准确率、有效率高,愈合快,不复发。为临床治疗体内(肝脏等)、体表血管瘤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途径。采用了微创介导治疗技术,血管瘤的治疗水平、科技含量得到了大幅的提升,成功地应用于肝血管瘤、体表各部位血管瘤的治疗。

  毛细血管瘤的术后护理

  1.术后要注意洗脸或洗澡时不可浸湿创面。

  2.特别注意不可让宝宝抓破创面以防感染。万一创面破烂要及时涂抹消炎药物。

  3.忌食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4.采用激光治疗血管瘤的患者还要注意防晒。

  5.创面结甲皮要让其自行脱落。

  毛细血管瘤的鉴别诊断

  1、.前部脑膜膨出 眶前部脑膜膨出是由于颅前凹底部的筛板闭合不全引起的,脑膜及其包绕的脑脊液,经筛板和筛骨纸板骨孔膨出至眶缘的内上方,临床表现该处向前隆起,色略显紫红,可扪及软性肿物。患儿哭时胀大,颇似毛细血管瘤。但发展较慢,无消退倾向,常有搏动。X线检查和CT扫描均可见骨缺失;超声波显示为囊性肿物,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内部缺乏血流。

  2、横纹肌肉瘤 较毛细血管瘤发展快,且持续增长。早期呈现水肿、眼球突出、视力减退及眼球运动障碍。眶缘扪及硬性肿物,且不可压缩,哭闹时肿物不增大。超声探查虽然也显示低反射性,但很少可压缩。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内部虽有较丰富血流,但不呈弥漫状。CT扫描可发现为实体性肿物,可有骨破坏。

  3、眶区绿色瘤 绿色瘤为白细胞浸润引起的肿块,末梢血内发现幼稚细胞,骨髓穿刺检查可以确定诊断。对于鉴别诊断中发生困难,特别是位于眶内者,细针穿刺活检往往是必要的。脑膜膨出回吸脑脊液,毛细血管瘤为分化良好的内皮细胞,而横纹肌肉瘤可见异型性细胞。

  4、转移性神经母细胞瘤也是儿童时期发生的肿瘤,影像显示为实体性肿瘤。大范围骨破坏,肾上腺髓质内可见肿物。

  毛细血管瘤的危害

  一、新生儿斑痣的危害

  新生儿斑痣是毛细血管瘤中最常见的一种,大部分新生儿刚开始不同部位都会有不同程度的红斑,以头面部最常见,其主要表现为面积大小不同的淡红色的斑块,红色不突出正常皮肤,和正常皮肤分界线不是特别清楚,孩子哭闹用力的时候颜色加深,按压可恢复到正常皮肤颜色,随着婴儿年龄的增长颜色会越来越淡。

  二、鲜红斑痣的危害

  鲜红斑痣属于真皮内毛细血管瘤,常在出生时就存在,全身各个部位均可能发病,多位于感觉神经分布的区域内。如面部三叉神经区,其特点是在真皮内呈现有成熟的内皮细胞组织型毛细血管,鲜红斑痣的颜色随着患者的年龄增长由淡红到深红甚至暗紫色,鲜红斑痣的毛细血管扩张病变累及较深的表皮下层,因此可产生出血的丘疹,鲜红斑痣未经治疗终身不退,特别是在面部,因为影响美观,使病人产生心里烦恼和思想负担,对婴幼儿的成长心里发育造成很大影响,对成年人的生活和工作带来极大不便,有的甚至造成性格孤癖、内向、极端等。

  三、草莓状毛细血管瘤的危害

  草莓状毛细血管瘤不同于真皮内毛细血管瘤,在于它有完全或部分消退的特点,其发病率占新生儿的1%,通常在出生或出生后最初几日发现,也可能在出生后数周后只有极小的红斑点,以后面积逐渐扩大,突出正常皮肤表面,鲜红色,表面高低不平,类似草莓,并因此得名。草莓状毛细血管瘤可见于全身各个部位,面积大小不等,有的生长速度超过患儿的生长发育,血管瘤表面容易发生溃疡引起出血多,创面难愈合,愈后留疤痕等危害。

  血管瘤: /

TAGS:
分享到:

杭州新闻网所有 版权所有(C)1999-2025 jiankang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4038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412006003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粤)字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6152
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就医请遵照医生诊断,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尽快删除
广告招租QQ:806663339   广告招租电话:18795957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