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

前列腺囊肿多动症腮腺炎小儿感冒小儿气管炎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儿科 > 小儿腹泻>>

宝宝拉肚子怎么办?—建议

发布者:寻医网小编发布时间:2013-06-01 点击量:2

宝宝拉肚子不愈怎么办?

有的宝宝患了拉肚子后,总是不见转归,病情持续2周以上甚至几个月。同时胃口不佳,体重增长慢。妈妈心里焦急万分,但又不知是何原因所致。通常,可能由这样几种原因导致:

原因1 急性拉肚子没有彻底治愈,多见于没有母乳而改用牛乳喂养的宝宝。这样的宝宝胃酸及消化酶分泌量少,消化能力弱,因而使肠道下部的正常菌跑到肠道上部,把吃进去的食物分解、发酵,形成腐败的物质不断刺激肠道,造成拉肚子经久不愈。对此,可在医生的指导下,采用食品疗法进行治疗,如稀释牛奶、焦米汤、酸牛奶、鱼蛋白粉、胡萝卜汤及苹果泥。

原因2 长期使用抗菌素,杀死了正常菌群,使大量致病菌得以繁殖。应该马上停用抗菌素,在医生的指导下服药一些扶植正常菌生长的药物,让肠道尽早恢复正常状态。

原因3 对牛奶中的蛋白质过敏。要马上停喝,尽量母乳喂养,或喂豆奶粉、米糊,及时添加离乳食品,严重者需去医院静脉输入营养。

宝宝拉肚子妈妈护理常见误区

误区1 只要排便次数多就是拉肚子

有的妈妈常在这种情况下急着服用止泻药,可这个问题并不这么简单。因为,6个月内的宝宝在生后不久,可能经常会在喂奶后就排出黄绿色稀便。每天少则4~6次,多则达到10余次,便中还有奶块或少许透明黏液。

这种情况多见于母乳喂养的宝宝,其实它是一种生理性拉肚子。随着消化功能逐渐发育,多在添加离乳食品后会自然好转,而并不是患了肠炎。只要宝宝胃口正常,精神愉快,反应良好,睡眠安稳,体重也在增长,大便化验无异常,就用不着服用止泻药,以免影响正常的肠功能。

误区2 拉肚子都是由细菌引起的

宝宝拉肚子不愈怎么办?有的妈妈一见宝宝拉肚子,马上就给喂抗菌素消炎。其实,拉肚子除了细菌外,也可由病毒或霉菌引起,如宝宝所患的秋季拉肚子,就是由轮状病毒感染引起。这种拉肚子服用抗菌素后一点也不见效果,只会造成肠道菌群紊乱,导致更为严重的拉肚子。有些抗菌素甚至损伤宝宝的听神经,或导致日后个子长不高。因此,服抗菌素不见效时要马上停药,赶快去看医生。

误区3 给拉肚子的宝宝吃甜食

宝宝拉肚子不愈怎么办?宝宝拉肚子时,妈妈往往在稀粥或米汤中加些糖,以为这样既补充热能又易消化。然而,这样只会加重拉肚子。因为,拉肚子使肠黏膜受损,不能将糖分解为能被肠道吸收的单糖,因而使水分从肠壁被动地进入肠道,致使肠腔水分增多,排便次数增加。

推拿捏积治疗宝宝拉肚子

中医认为:宝宝拉肚子是脾胃功能失调或外感时邪所致,临床可分为伤食泻、惊吓泻、风寒泻、湿热泻和脾虚泻,宝宝秋季拉肚子以脾虚泻最为多见。宝宝拉肚子除有大便不正常外,还可出现许多兼加证:如发热、呕吐、口渴、流涕、咳嗽、腹痛、厌食、面黄、疲乏无力等。

对于宝宝拉肚子,中医常采用中药内服、膏药贴脐、饮食疗法及推拿捏积等方法治疗。吃中药需要请大夫根据症状体征、舌苔脉象进行辨证施治。贴脐的膏药,目前市面上有一些品种,可酌情选用。拉肚子宝宝的饮食疗法,可选用山药、生薏米、莲子等加在大米中煮粥,要求粥中的米要煮烂,其米汤也可给宝宝频频饮之。

采用推拿捏积疗法治疗宝宝秋季拉肚子时,可酌情选用补脾土、揉板门、揉外劳、运内八卦、揉脐、摩腹、按揉足三里等推拿手法,捏积疗法中运用推拿的推、捻、捏、提、按、抹等手法,配合其他推拿手法与穴位,治疗宝宝秋季拉肚子有较好的疗效。

补脾土:脾土穴在拇指桡侧边缘,用左手食、拇指捏住宝宝大拇指,用右手指腹循宝宝拇指桡侧边缘向掌根方向直推。

揉板门:板门穴在手掌大鱼际平面,用右手拇指指腹旋揉宝宝手掌大鱼际。

揉外劳:外劳宫穴在宝宝手掌背正中,用右手食指指腹,按揉宝宝手掌背中心的外劳宫穴。

运内八卦:内八卦穴在手掌面,以掌心为圆心,从圆心至中指根横纹约2/3处为半径作圆,内八卦穴为一圆圈。用左手捏住宝宝手指,用右手拇指在宝宝掌心做圆圈运动。

揉脐:脐即肚脐,用中指指腹或掌根揉之。

摩腹:腹指宝宝腹部,用四指指腹或全掌放在宝宝腹部做圆周运动。

按揉足三里:足三里穴在膝下三寸外侧一寸,用拇指或中指指腹在足三里穴做按揉。

捏积:捏积时,主要将手法作用于宝宝后背的脊柱及两侧,脊柱属中医督脉,主一身之阳,捏脊可调理阴阳,健脾补肾。操作时,医者以双手食指轻抵脊柱下方长强穴,向上推至脊柱颈部的大椎穴。同时双手拇指交替在脊柱上做按、捏、捻等动作,共捏六遍。第五遍时,在脾俞、胃俞、膈俞做捏提手法。6遍结束后,用两手拇指在宝宝的肾俞穴轻抹3下即可。捏积疗法在每日晨起或上午操作效果最佳。

TAGS:
分享到: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杭州新闻网所有 版权所有(C)1999-2025 jiankang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4038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412006003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粤)字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6152
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就医请遵照医生诊断,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尽快删除
广告招租QQ:806663339   广告招租电话:18795957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