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职业与医生价值
发言嘉宾: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微观经济研究室主任、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朱恒鹏
首先,我从深入的角度讲一下医生价值,医生的收入如何真正体现,作为世俗化的社会,大部分的价值还要体现在收入上。
我们知道一个国家医疗体系好坏体现在这三个方面,中国的医疗体制有什么问题?我想直接表现这两个。第一,医疗资源明显不足,特别是好大夫明显不足,如果达到中等国家的水平,看医生的质量我们的和别人的差距很大,我们的职业医生资格,咱们是中专学历也可以考,实际上要求很低。我们提美国的医生收入多高的时候,要看工作量,如果是按照医生的要求,恐怕我们还不能比。但是不管怎么说,即便是这样,我们现在中专也可以拿医生证书,这样的医生也不多。
第二,医疗资源配置严重失衡,我讲的失衡不是所有的国家都存在,北京、上海这样的经济发达地区,好大夫也集中在三甲医院。咱们中国是特有的“看病难”。我同意很多大夫讲的,我做过很多调查,也做过调研,看起来其他的国家比我们还难,美国预约一个大夫最长要三个月,最少一个周,咱们看病难不一样是咱们是到三甲医院,在社区可以随时去随时看,我们的社区大夫太差了,这个数据大家看一下,大致讲了在我们社区完成20%门诊量,二三级医院都是50%左右。北京的公开统计数据,上海的数据是来自于孙晓明市长2012年的一篇论文,英国90%门诊是由全科医生完成的,其中有90以上没有进行转诊,98%是处方由全科医生开出,北京和上海就是社区中心完成的20%门诊量中,有一部分不是门诊,相当一部分去的目的是转诊,你到社区开了转诊是三甲医院,这是咱们的看病难。我们不能在家门口看,必须要去医院。这个看病难带来了看病贵,北京的数据2013年底三甲医院超过了500,诊所门诊很高,中档不到400,关键是这样的诊所400房租跟上面一样,开诊所最大的成本是房租。所以我认为中央放开小产权房是很英明的,咱们现在改革最大的不是老百姓,其实是政府,一个小产权房要放开的消息出来,国土资源部就开始查小产权房,所以改革最大的是在这里。另外是医患冲突,其中有很多原因,有媒体不负责任的报道,我和很多医生吵架,挨骂,央视高端的媒体经常报道的是错误的,但是你们要注意的,媒体的素质和医疗行业的素质是一样的,这个国家没有哪一个行业整体的素质比其他行业高。
媒体只有一个推波助澜的作用,不会因为媒体改善医患关系,或者是恶化关系。媒体告诉我们医生不好,过度用药,但是不会导致去医院跟医生动手,凡是动手的,是切身体会到了,几个人闲的没有事干,就去上医院看病,然后看不好打了医生。他去医院,医生说他没有病然后就不理会他了,这也得体谅医生,今天160个病人,哪能只管你这种闲人。体验出来了有两个指标稍微有一点问题,结果医生说没有问题,我说你给我解释一下为什么高了,然后不理我了。关于改革现在提出的是破除以药补医,北京的医院号称亚洲最大的门诊,一天两万门诊,门诊药房是必须的,关键是两万人聚在一起为什么要出来买药?医和药的关系很难当。
英国的全科医生是个体户,在欧盟职业分队当中,这是个体户自己干自己的,从政府拿订单。这涉及到主题是自由执业,查到了市场竞争国家,门诊没有公立主导,这就涉及到前面四年很大的错误,咱们又重新收回,收到今天私人门诊没有建立起来,过去搞过国际改革的人一想就通,为什么国际改革最初是抓大放小,这个东西是应该个体,为什么毛泽东那么厉害,理发店没有搞成国营的,没有办法,小业务就得单干,咱们很奇怪把大量的门诊公立化,投入非常大,但是结果连上海和北京都只完成了20%。
我要强调很关键的问题,只要是国营主导,咱们应该是官办医院,公立主导有几个毛病,公立主导必须是行政等级制,医生的职业应该让市场定价,干等好可以多给你钱,不好少给钱,这是市场定价机制,领导不让老百姓给你掏钱,或者是不让老百姓给你定价,他给你划等级,老师有职称,教授有职称,演员也有职称,给你配车要什么档次,这是他给你定的,市场定价不是这样的,老百姓是凭感觉,有很多人说老百姓感觉不对,这个话题太小看老百姓了,老百姓自己不会感觉,还不会问别人。老百姓不会问别人,我就因为宋大夫帅就觉得他好你管不着,医生本来就是这样,安慰剂能治病。咱们的政府应该改变大量的资源投到三甲医院,我说这个不可能,只要是官员决定资源分配,肯定是往高等走。
第二,在这个体制下大家看,咱们国家是基层,就是最低下的,第一个政策决定了低层就是烂医生,第二基层大夫好药不会用,就给你最简单的,问题大家想患者不是傻子,你把烂大夫放在社区,让我首诊去社区,我为什么要上当?其实每一个患者自己,以及他的朋友中有大量在基层看病被耽误的血泪史。所以我们改革是如何让好大夫去社区,全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我们不讲英国,英国是比较独立的体系,除了英国其他的全科医生培养都不好,但是即使是这样,他们的社区大夫,你毕业先到医院去练手,到了40岁首先名声有了,离开医院去社区看病。咱们是反过来了,社区低的先去社区,拿患者练好手了再去三甲医院。其他国家的好大夫去社区开诊所,你想在这个体制下怎么可能患者会留在社区?
外面有私立医院做标杆,就好与坏是比出来的。香港公立医院医生工资怎么定?绩效考核体系,私立医院一个月15万港币,公立医院乘以70%,私立医院不但要求你不犯错还要干得好,公立医院只要不犯错就行。这个根据私立医院打7折,比说绩效考核简单很多。关键绩效考核怎么考?他动不动说医生的收入不能和医院收入挂钩,我听了就想,如果不挂钩跟什么挂钩?他们讲了和技术水平,和质量高低,和患者满意度,和成本控制,问题是如果技术水平高,医院收入水平高,质量好收入高,患者满意度高收入高,成本好净利润高是不是收入高,大家想想是不是这样?无非是通过中间环节挂钩,它的核心是如果政府跟医院技术,质量,患者满意度定价定准了,医院收入或者是利润反映了医院的技术,患者满意度,这时候收入挂钩,就等于和技术、质量、患者满意度挂钩。问题是我们医院的定价定不准,价格不准,绩效考核能考核准,这就很荒唐了。
医连体是专科医生的,就是三甲医院体制,专科医生有毛病,他们相信最好的技术最好的质量来解决,哪怕是感冒问题。有很多专科医生觉得屈辱,专科医生越多质量越差,专科医生越多费用越高,全科医生越多的质量越好,全科医生越多费用越好。全科医生的体制要比专科好,这是来自文献的资料。
我们应该怎么做?医生价值如何体现?首先我强调一点,不管是上海、北京、全国,我们要认识今年是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体制不一样,原来医生是螺丝钉,现在谁都不可能随便让医生去大山沟,我可以不当医生,可以不在公立医院当医生,去私立医院,去外资药企,去内资药企,所以在医生有选择权的情况下,老百姓有选择权的情况下过去的体制是不可能的。现在关键是咱们的体制下,有很多退休的干部,公务员去三甲医院首诊你还得报,我相信这是真的,上海人做得出来,北方人更做得出来。
咱们现在医疗体制最根本的特征,是官医体制,我们的医院不是公立医院,是官办医院,英国、香港是公立医院。香港的医生是在理事会任命或者是罢免。在理事会上又是类似民营体制,这是医院,医生咱们国家很典型,咱们医生正式称呼在政府部门的称呼是国有事业单位职工,党是国家干部,这是体制很重要的体现。
为什么我们有很多问题存在?现在咱们医疗服务定价有问题,挂号费太低了,手术费太底了,大家想过一个问题吗?1997年党中央国务院管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决定中明确提出,要解决医疗服务定价问题,我们力争一到三年解决,今年多少年了?17年了,挂号费5号现在解决不了,不就是5块提到200怎么就这么难,有简单的问题,更复杂的问题是医生其实市场价值大,医生市场价值大,医生是和我们健康生命相关,其实不完全取决于工作多辛苦,医生的在职教育,这些是原因但是是成本定价理论。我们到现在的逻辑是按照成本定价,价格是由主要需求决定的,成本是底线。周杰伦为什么收入那么高?一晚上唱五首歌有什么成本?卖门票两千块钱一张,歌迷排队非要买,你不要问为什么,就愿意。医生也是这样的,因为他们呵护我们的健康和生命,我们的生活超过了小康我们明白了没有健康其他的都是零,所以这个关系我们生命健康的人我们愿意出高价。为什么律师收入高?他呵护我们的安全和尊严。这个观念大家注意他取决于医生的价值要由市场决定,而不是由领导决定,我们一方面想拿市场化收入,另外一方面我们想拿国家干部的保障,这个想法是不行的。
所以你就看深圳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最后都是论资排辈的大老板,国有单位只能搞论资排辈,国有单位是不可能搞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当医生是国家干部的时候,你的工资只能和公务员和老师一定的水平,大家看三年的改革了吗?院长和医生和教师公务员相当的工资就是考核,为什么你没有相当,因为你是国家干部,这个各国都是如此。所以你不能又想当干部,又想拿三倍工资。
但是,前面提到了,一方面是国家干部给你一个月五千,另外你的水平值两万,剩下1万怎么办?就是红包,这的确是市场经济体制一种扭曲的机制,按职称院长给的奖金一个月是3千,院长是按照这个标准来拿,我调查很多医院,这个医院如何定的奖金系数一我说你算一下是不是各科室奖金一样,他们算一下真的一样,净利润高的科室奖金系数低,净利润低的科室奖金系数高,最后就是拿一样的,这样领导才好干,不闹事。公立单位院长不但要规避难度,还要避免你闹事,奖金系数拉大,公立单位领导不好干。
我们怎么改革,我个人体会是咱们不是找模板吗?不用问英国、美国,台湾50年在公立医院占90%,80年代占40%,现在占34%,现在占31%,台湾建的和大陆一样的保障体制,50年代公务员有医保,60年代国企有医保,到了95年全民都有医保,他是随着全民健保的概率都有了,其实我们可以按照这条路走,台湾绩效很好,人民收入超过2万,医疗GDP占7%,关键是态度患者满意度很高。最终我们应该看一个体制,简单讲放开医生自由执业,放开医院改制。
现在医保,社保空越来越大,再过十年我们的养老金哪里去了多不知道了,这时候你再不改医院、医生怎么办?需方是政府的社会医保,你保基本,兜底线,让人人都可以看得起病,你只要不挑选医生,不挑选医院,所以兜底的叫民生,富人愿意花钱买好服务为什么不让花,富人医院给一个金条换一个感冒门诊,为什么不让花,这是不相关的。
医生的价值体现在哪里?我是一个经济学者,就会看钱,大家看看我们的钱。大家看实际的数据,我用的北京的,财政直接投资是36亿,城职保和城居保超过328亿,社区门诊机构能完成80%的门诊量,获得60%的医保门诊支出。另外一个算法比较保守,现在北京社区医生收入不到8万,人工占22%,药费不超过50%,有一半的药其实用得着,我们说欧美水平,欧美水平不到20%,亚洲、日本、台湾25%,我们把15%的钱给他,改成增加医生收入,考虑医生和护士之间收入有差距,所以医生就可以干到20%,医生如果再把三甲医院完成的门诊拉过一半就可以干到30万,医保投入不用增加,财政投入不用增加,体制理顺一下,把浪费在药上的钱拿出来,医生的收入就可以提高,为什么要吃那么多药。所以到现在很多大夫也在讲,为什么搞不好是政府投的不足,政府投的够了,人均收入6400美元,大陆人均收入2万美元,占GDP6.7,咱们占5.4可以了,咱们医保也超过了,不是没有钱,是浪费的太多了。
钱掉到地上怎么捡回来?关键的问题是怎么形成这样的体制?为什么要讲医生自由执业很关键,所谓的医生自由执业不是多点执业,他的含义是医生的作用价值让市场决定,愿意在公立医院干,愿意在私立医院干,愿意在社区干,他愿意干什么,这个是他说了算。你不要担心60平米的诊所不符合要求,他是只要患者去就可以了,刚才也有院长嘉宾讲到了,老百姓的需求有多么旺盛,咱们好大夫如果干,还不可以挖出来钱,烂大夫可以挣钱,好大夫就不能挣钱了,原因何在?我们把好大夫放在公立医院,核心实际上是医生自由执业。放开医生自由执业,老人老办法,新毕业大学生没有工作事业编这么一说,60%的大学生心里轻松了,现在学习很紧张,都想争取30%的事业编,现在如果告诉大家都没有,爹轻松,儿子也轻松。所以这个看领导能否想开。修改医生执业法那么难吗?技术创新,模式创新能否给改革趟开一条新路?新的模式可以突破我们的约束,没有那么多医生所以建不起来,用信息化系统可以做支撑,这样新的模式其实可以突破现在的资源约束,我看好市场这一块。
文章来源于:搜狐健康
相关文章
杭州新闻网所有 版权所有(C)1999-2025 jiankang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4038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412006003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粤)字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6152
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就医请遵照医生诊断,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尽快删除
广告招租QQ:806663339 广告招租电话:18795957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