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外科妇科男科儿科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健康快递>>

知名化妆品接连被黑 “两高”出台新规止谣言

发布者:寻医网小编发布时间:2014-03-06 点击量:0

  具有商业性质的网络谣言从未断绝,而借近两年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平台的兴起,愈发呈现泛滥之势蓬。一大批知名化妆品接连被黑,虽谣言破碎但形象已损,企业叫苦不迭。

  一条“2013中国质监局公布女性禁用以下化妆品名单”的微信近期大量转载,39健康网编辑在名单中不乏美宝莲、欧莱雅、玉兰油、佰草集等知名品牌,这让不少女性网友都心存疑虑。

  那么,这个貌似具有权威资质的“名单”是否可信?据39健康网编辑了解,该名单早在2009年就流传于互联网,国家质检总局为此曾在媒体上澄清,并在其官网上表示,“我局从未公布过所谓的禁用化妆品名单。”

  谣言与时俱进  再添检测标准魅惑升级

  要达到更大范围的传播,造谣者必定费尽心机、不择手段。

  相比于以前的版本,此次2013版禁用化妆品名单为了提高可信度,还特意增加《卫生部公布检验化妆品好坏方法》的相关内容。

  发帖者以业内专家的口吻,详细描述了各类化妆品的检测方法:洁面乳的检测要用火烧,乳液要使劲儿摇,而精华素则要看颜色和形态。

  “无论是卫生部,还是卫计委,都不会针对化妆品出台检测标准。”针对此事,国家卫生计生委接受39健康网编辑采访时无奈地表示,化妆品业务从2006年就全面移交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管理。

  除此之外,该帖子依然保留对各品牌抨击的有模有样。

  日本DHC化妆水含有间苯二酚;法国兰蔻、香奈儿含有腐烂动物尸体炼制的动物油;韩国SKIN FOOD含有霉变羊胎盘溶液;德国妮维雅含有工业酒精;韩国THE FACE SHOP化妆水只值3元钱,这些内容的确能达到混淆视听,让消费者不悦的目标。

  不但如此,该帖子中还标明,这些产品中含有大量的铅、汞、铜等重金属,还有苯氧乙醇、工业乙醇等有害物质,同时含有大量激素,会引起人面部长斑、致痘、皮炎、过敏等皮肤疾病,甚至引起白血病、肾衰竭、肝中毒、癌症等恶性疾病,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大家一定要慎用!”

  某国际化妆品牌公关负责人对39健康网编辑表示,这份名单的作者可能是私下整理网上各种小道谣言,我认为他只是想哗众取宠。

  谣言日益频发 超七成网友曾遭遇忽悠

  生产成本几乎为零的谣言成本,让造谣者更加肆无忌惮。

  从“世界末日”、“自来水含避孕药”到“车祸案顶包”,从政治、经济、文化、科学到食品安全,网络谣言几乎几乎无处不在。

  网络犯罪成本低、收益高、风险小,让众多不法分子铤而走险。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互联网资深从业人士向39健康网编辑表示,现在互联网营销公司大多都有内容数据库,只要客户需要一分钟编辑七八条信息不成问题。

  面对现如今的信息泛滥,互联网已成为社会发展不可忽视的推动力量。浙江省公安厅网警总队总队长丁仁仁在接受采访曾表示,部分网民为了博取名利、寻求刺激,不断挑战道德底线,在客观上为网络造谣违法犯罪活动提供了温床。

  “现在辟谣已占据大部分工作时间,我们已经筋疲力尽。”上述企业公关负责人表示,希望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法规,将造谣者绳之以法。

  据中国社科院中国舆情调查实验室2013年的调查显示,超过七成(71.4%)的网友接触过网络谣言,九成多(93.6%)的网友认为有必要整治网络谣言。

  事实上,网络谣言不仅侵犯广大网友的知情权,还严重损害正规企业的合法利益,污染网络环境给整个社会造成极大伤害。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副所长唐绪军表示,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谣言似乎找到最佳的孵化器和生存地,它比起口传谣言危害更大,已成为传播领域中的一大公害。

  谣言或将终结 新规出台严打网络犯罪

  愈演愈烈的网络谣言,已在悄然推动政府监管态度的变化。

  从2013年6月18日起,公安部开展集中打击网络有组织制造传播谣言等违法犯罪的专项行动,一批制造传播谣言的网络大V相继落网,全国各地公安机关查处了一批网络造谣典型案件,一批在网上恶意造谣的人受到了法律制裁。

  而在2013年9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出台《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在若干解释中明确指出,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5000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500次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246条第1款规定的“情节严重”,可构成诽谤罪。

  此次《解释》的出台,填补了互联网发展近二十年来的法律空白,有利于推动产业平稳发展,实现公平、公正、公开的网络环境。

  最高法新闻发言人孙军工表示,《解释》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行为重新定义为诽谤罪,提高了互联网犯罪的门槛。

  “现在微信、微博传播量都很大,它有可能会利用人们对新兴媒体传播途径的轻信,使得一些虚假信息在网上流传。甚至有部分别有用心的人,借着造谣生事来达到个人一些不可告人的目的。”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表示,眼下网络谣言泛滥,严厉整治势在必行,网上造谣可判刑,就让网络失去了谣言产生的土壤。

  虽然此次尚未出台针对微信界定传播网络谣言的规范标准,但丁仁仁认为,微信也算是网上的一个公共场所,虽然对象是特定人群,但在公共场所如果传播谣言、虚假信息,自己未经核实,也是属于违法的。

TAGS:
分享到: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杭州新闻网所有 版权所有(C)1999-2025 jiankang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4038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412006003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粤)字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6152
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就医请遵照医生诊断,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尽快删除
广告招租QQ:806663339   广告招租电话:18795957243